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三峽。
如果說三峽工程的建設促進中國水電躍居世界一流水平,那位于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水電站則開創了國內高拱壩智能化建設的先河。
溪洛渡水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骨干工程,它不僅是中國第三、世界第四大已建水電站工程,還是一座“聰明”大壩。
讓人驕傲的是,在這里也有“太重造”的身影。溪洛渡水電站主廠房的2臺1000噸橋式起重機電控系統改造及智能運維升級采用的就是“太重方案”!
什么樣的“太重方案”能配得上這“聰明”大壩?
兩大突破見證太重絕對實力!
如果說起重機的鋼結構是“身體”,那成套電控系統就是控制“身體”起動、運轉、換向和停止的“大腦”,它可以將指令傳送到起重機各個“身體部位”,直接決定著裝備的“肌肉控制力”。
太重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產化”產品定位,通過自主創新,打造了國內首臺套1000噸及以上安裝“中國大腦”的橋機產品。
破解“痛難點”。從底層芯片到核心軟件,再到精密傳感器,太重推動橋機電控系統全鏈條國產化,真正構建起技術閉環。這不僅提升了系統整體安全性,更掌握了技術迭代主導權——能根據工程進展實時優化系統性能,讓工程命脈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毫米級定位。吊裝大型部件時,過去老師傅操作都得“心跳加速”,現在新手握著遙控器,大塊頭部件說放哪兒就放哪兒。“設備一次吊裝成功,大幅縮短了工期。”作業人員對太重橋機“舉重若輕”表示贊嘆。
極速秒級響應。面對千噸級載荷,電控系統需在0.1秒內完成失速預警、過載保護,比人類眨眼快3倍的響應速度,構筑起水電站高空作業的堅實安全屏障,成為廠房的“終極保鏢”。
隨著多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端化、智能化成為起重機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山西省重點項目,太重聚焦用戶需求,圍繞智能運維進行技術研究,將橋機綜合監測顯示系統、旋轉機械故障智能預測與維保系統、鋼絲繩檢測系統、智能吊轉子輔助系統在內的起重機智能運維解決方案落地實施。
一個好方案,太重十里挑一、精益求精。雙層“智能盔甲”為高效運維保駕護航。
“千里眼”讓隔空取物so easy。視頻影像覆蓋吊裝現場的關鍵細節與風險點,可清晰呈現在操作人員眼前,“有了這雙電子眼,高空作業跟玩抓娃娃機似的直觀。”司機師傅完全不用擔心視線盲區。
“大數據”讓設備狀況so clear。200+智能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設備健康狀況“在線直播”,鋼絲繩有沒有暗傷?吊鉤位置偏沒偏?屏幕上看得明明白白,就像肉眼觀察一樣直觀!最牛的是,這些數據不僅看得見,還能自己“打小報告”——哪里有問題馬上彈窗預警,安全隱患根本藏不住!
“痛難點”轉為“殺手锏”,“跑斷腿”變成“秒響應”,主打一個管理省心、作業安心、成本省金。太重裝備正憑借實力撐起大國重器的脊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加快推動以“智能化+綠色化”為典型特征的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
當智能化的浪潮拍打金沙江畔,太重正用“硬核科技”讓大國重器越來越“懂”中國智慧!加速技術突破,推動成果轉化,打造差異化優勢,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別人拿不走、全球立得住”的獨有、獨創的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太重人手中,將水電智能建造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更多關于創新和智能的故事,正在這里發生~